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昌地铁 >

分享这篇文章是想告诉你:你所经历的南昌地铁

时间:2015-11-24 作者:南昌地铁传媒 点击:
看到这篇深度好文,小编想都没想,就转来给您欣赏。 我们的南昌,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地铁的建设,作为城 看到这篇深度好文,小编想都没想,就转来给您欣赏。 我们的南

看到这篇深度好文,小编想都没想,就转来给您欣赏。 我们的南昌,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地铁的建设,作为城

看到这篇深度好文,小编想都没想,就转来给您欣赏。

我们的南昌,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地铁的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必将载入史册。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欣喜、烦躁、期待……。当得知南昌将成为地铁城市,我们欣喜;地铁修建给交通带来不便,我们烦躁;翘首以待地铁早日建成,我们期待。

等待,不需要太久了,地铁真的要来了,我们已经能听到它的轰鸣声。

当地铁要来我们身边的那一刻起,它就和我们联系在了一起。不管你是欣喜、烦躁,或者期待,你和地铁的每一次亲密接触,在你看来可能稀松平常,但对于地铁穿梭南昌来说,可能这个瞬间,正好记录着历史。

时间,会让一些东西,变得宝贵。

开往时间深处的地铁


每天的地铁匆匆而过,运送上千万人,像一条地下的街市,坐上地铁你能看到众生喧哗,也能看到一个时代。

普通青年把它当做上班(shui jiao)的地方。



奇葩青年把他当做秀场——


像穿越君这样的文艺(zhuang bi)青年知道,地铁其实是一座时空的隧道!它能带你回到过去。你有没有想过北京地铁是什么时候建的?你还记得第一次坐地铁是什么时候吗?



今天在地铁宣武门、公主坟等站点你还能找到“建于1965年”的刻字,(那一年你出生了吗?)北京的地铁的故事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1965年,经过十余年的筹备,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终于开工,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战备”,只“兼顾交通”。限于当时的工程水平,采用明挖填埋法。好在当时复兴门往西居民还比较少,对交通影响不大。



朱德、邓小平、彭真等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奠基。


1965年7月1日上午9时,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典礼在京西玉泉路西侧两棵大白果树下举行。很多人回忆,那是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北京地铁诞生记》北京日报2007.9.25


也许是好天儿带来的好兆头,在一无经验、二缺人才的情况下,克服了N多困难的北京地铁,在1969年“十一”之前顽强地诞生了。要知道,这一年,首尔、新加坡、旧金山、华盛顿还都没有通地铁。这条线路从苹果园到北京火车站,共有17座车站,到今天仍是北京地铁的骨干线路。


刚刚建成时的北京地铁里面是个什么样?1969年穿越君还在宇宙的虚空中,好在以下几张来自北京日报的珍贵历史图片,记录了北京地铁婴儿时期的面貌,和你印象中的地铁差距有点大……


这是地铁站吗?人们溜溜达达,都不急着上车,车来了还坐着。



其实这就是今天2号线的北京站,这组照片又叫“地下北京站”,拍摄于1969年,很有可能是现存北京地铁站内最早的照片哦!


少数民族朋友载歌载舞、有说有笑,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出,在那个年代,地铁带来的新鲜感太强了!


这横向的地铁车座你见过吗?穿越君记得小时候有些车厢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这时的地铁看起来像是观光景点?原来,在1969年10月通车以后,地铁只小范围接受参观性质的乘客。想坐地铁,都需要持单位统一领取的参观券,而想来地铁“参观”比去趟故宫颐和园难多了,难怪这些小伙伴这么兴奋!



“第一次进地铁站,觉得富丽堂皇。特别惊讶,也特别兴奋。这是咱们自己修建的地铁呀!而且当时都知道地铁是个战备工程,一旦打起仗来,我们坐着就可以撤走,心里可踏实了。“


地铁里的新鲜物还有电梯,这是当时全北京也难得一见的自动扶梯,那时还是全新的,锃光瓦亮!奇怪的是电梯在往下运行,没有向上,那旁边急着跑上去的人是想再乘一遍过瘾吧?


小时候,“地铁”和“电梯”两个概念在我头脑中是混在一起的,那是80年代,只有在地铁里才能看到这种如工业流水线般把人运上运下的机器,很多小孩儿会专门到地铁站,一遍又一遍地乘扶梯。所以到今天,有时还会说错,想说“坐地铁去西单”,可说出来成了“坐电梯去西单”。


但地铁“童年”的岁月并不都这么欢乐,新中国缺乏运营地铁的人才和经验,出了几次比较严重的事故,1971年至1975年,因执行政治任务,先后3次全线停运,累计达398天。直到80年代,各方面技术比较成熟了,此时国家各项事业也步入了正轨,交通日益繁忙,地铁终于可以回归交通工具的定位而不再是观光景点了!


1981年9月16日北京日报一版,北京地铁正式运营。文中说北京地铁“试运营11年运送乘客2.5亿人次,目前每天最多发车320列,运送乘客19万人次”。点击可放大看 ↑↑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北京地铁,运营区段西至苹果园,东至北京站,而从长椿街到北京站这段,如今已成为2号线的一部分。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条地铁线仍是北京唯一的地下交通线,这时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出,地铁不再是参观的景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工具了。



从人们的穿着能看出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地铁北京站,已经是熙熙攘攘了。


地铁车厢里,人们的衣服还是蓝绿两色,但车内已经比较拥挤了,这张可能是晚高峰。



对比一下今天的地铁,拥挤程度好像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人们的服装已变成五颜六色。



这趟车人很少,可能是末班车,仍然是横向的地铁车座。



有趣的一张:外国人参观北京地铁,表情欢乐。一旁严肃的男子可能在想:“老外真没见过世面”,他头上有个“车内严禁……”的牌子。



苹果园地铁站,感觉那时这儿已是很远很远的郊区了。


到了1984年,从复兴门到建国门的地铁二号线通车了,我们熟悉的北京地铁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




1984年,二号线开通时的雍和宫站。不同于一号线的“极简”风格,开始有了一些装饰,比如每站不同的装修和各种风格的顶灯。


但1984年的二号线还没有实现“环行”,直到1987年12月复兴门折返线通车,才有了“环起来”的二号线和独立运行的一号线。复兴门折返线的施工首次采用了浅埋暗挖法,从此,修地铁再也不用道路“大开膛”了。



复兴门站出现了换乘通道,你肯定在这里换乘过吧。



这里现在变化并不大,特别是栏杆和顶灯。


这之后地铁的故事,仿佛按下了“快进”键——


1992年12月12日,1号线西单站开始运营。

1999年9月28日,1号线东延(复八线)全线通车。

2003年1月28日,13号线贯通运营。

2007年10月7日,5号线通车运营。

2008年7月19日,10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机场线开通试运营。

2009年9月28日,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



2015年的北京地铁已经是这样,再过20年,再过50年呢?


北京地铁2015年在建的线路还有6条,分别为地铁16号线、西郊线、燕房线、S1线、6号线西延、8号线三期,在建里程大约120公里。

紧接着,北京新一轮的地铁建设就要在年底开启。今年将成为北京地铁建设史上的“大年”,当前的计划是“保六争九”:确保地铁3号线一期、12号线、17号线、19号线一期、7号线东延和新机场线开建的同时,力争房山线北延、8号线三期南延和机场线西延也实现开工。按照初步规划计算,今年的开工线路里程也逼近200公里。


今天,北京地铁已从一个婴儿成长为这个城市的栋梁,它肩上承载着每天上千万北京人出行的重担,可人们上下班时忙碌地从这里经过,却没有驻足观看它、欣赏它的心境了。



穿越君每次走进地铁,特别是在1、2号线,碎花纹的地砖,踩得有些变形的台阶,木质的扶手,斑驳的石制柱子,老式的顶灯,与我们这个时代不同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




(责任编辑:南昌地铁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