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昌地铁 >

地铁1号线顺利通过江心断层带 首条过江隧道11月

时间:2015-11-24 作者:admin 点击:
本报南昌讯实习生李娇、记者黄培红报道:10日清晨,有千里赣江第一隧之称的南昌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秋水广场站至中山西路站下行线过江盾构区间平安经过了整条线路风险系数较高的

  本报南昌讯实习生李娇、记者黄培红报道:10日清晨,有“千里赣江第一隧”之称的南昌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秋水广场站至中山西路站下行线过江盾构区间平安经过了整条线路风险系数较高的赣江F5断层带。此次平安经过成功打破了赣江江底盾构作业的三大难题,为今后打通赣江江底通道积聚了经历,打下坚实根底。

施工现场 记者王祺图

  过江隧道攻克施工难点

  据理解,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至中山西路站区间出秋水广场站,沿东东方向下穿赣江,抵达中山西路站,线路长1889米,目前过江的下行隧道已掘进990多米,下行隧道掘进600多米,估计往年年底可以完成贯穿。

  在施工进程中,风险系数最高的属于穿越赣江的赣江F5断层带。“F5断层与线路走向近乎垂直,宽度约30米,两侧影响带各20米左右,具有岩层破碎、块度大,与赣江水系连通,水流丰厚,水压高、岩层变化大、地质松懈的特点。”据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副总工程师胥明引见,盾构隧道在经过时面临渗水被淹、盾构机卡壳、掌子面坍塌等灾祸性事故,为了确保平安顺利经过断层带,屡次约请全国轨道交通建立专家个人“会诊”。

  打破江底盾构作业三大难题

  据引见此次平安经过断层带,成功打破了赣江江底盾构作业的三大难题。

  针对盾构机被卡的风险,提早做好应对措施,在盾构机抵达前对施工管片后补充注浆,适当调高泥浆的密度、黏性和浓度,选择快凝性的浆液。断层破碎带处采取防抱死任务,掘进进程中尽能够采用“小推力、疾速度、小扭矩”的泥程度衡形式掘进。

  针对掌子面坍塌的风险,依据地质详勘测材料及地下水位监测后果,严厉按方案停止掘进。采用高黏度的泥浆,掌子面构成高质量的泥膜,泥浆选择高分子聚合物资料拌制泥浆,依据监测泥浆参数及时改换、补充新颖泥浆。

  针对渗水被淹的风险,增强对管块拼装质量的控制,确保每一环管片到达要求,并增强二次注浆,确保管片核心土层与管片密贴,无效控制管片后水的通道构成。

  首条过江隧道11月贯穿

  据理解,秋水广场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主体构造总长148米,过江盾构区间从秋水广场站始发,次要穿越赣江中小道,秋水广场,西岸防洪堤,江中浅覆土,断层,赣江东岸防洪堤,最初抵达中山西路站。

  去年11月,南昌地铁首台过江盾构机“法马通”从秋水广场站始发,为秋水广场站至中山西路站区间下行线盾构施工,南昌地铁第二台过江盾构机“海瑞克”也于往年4月始发。据胥明引见,下行线估计在往年11月贯穿,下行线估计在2014年2月份贯穿。

(责任编辑:admin )